12 Comments
User's avatar
Wisdom_Yang's avatar

這篇真的好讚

Expand full comment
Alie's avatar

這篇太強大了,佩服五體投地,感謝八年的濃縮精華

Expand full comment
Thomas Tang's avatar

感謝好文

Expand full comment
cyora's avatar

「我們為何相信?」這本書裡提到,我們是先有信念,才去找理由。而信念的產生跟你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教育、人際關係有關(當然我們也會為了錢財拋下信念)要改變並不容易。感謝加恩提出了4種改變信念的方式,我會試著反覆練習看看(還有其他的也是)。

Expand full comment
加恩's avatar

信念改變是最難的,但也是報賞最大的。加油

Expand full comment
周乃宏(Zhou Naihong)'s avatar

在反饋之前, 一定要先說一下, 這篇很讚, 還是這種跟過去的自己對話的文章最棒了.😉

整個讀完之後, 幾乎好像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就是:

1. 不管創作什麼, 自己一定要在這個過程中很爽

是不帶流量濾鏡, 不帶任何期待, 不用證明給誰(包括自己)看, 純粹就是享受這個過程的那種愉悅. 唯有這樣, 這個習慣, 這整件事才有可能真的持續下去.持續不下去的事情, 就別說要拿來經營, 還是說那是自己的什麼天命還是有什麼熱情了. 人生不算短,有多的不得了的事情等着我們去體驗.

2. 任何形式的反饋, 就只是個反饋

量化的, 質化的, 善意的, 不負責的...就只是個反饋, 創作者是你, 不是他們. 不高興的自己創作, 不要把自己想要的都叫別人輸出, 有本事自己寫,自己畫, 自己演啊. 那些"你應該...", 不過就是你人生遊戲中的NPC的一句話而已, 既然你才是整個開放世界/事件遊戲的主角, 爲什麼不能他x的好好享受遊戲? 而是去在意NPC到的開了什麼任務給你? 要不要/值不值得解? 有沒有獎勵?...

3. 如果這是一個餬口的職業, 就不要想太多, 工作就是上下班, 順流程, 拼考績, 領獎金.

如果(很不幸的?)創作就是你餬口的工作, 那就認真工作, 不要再想在這份工作中找到什麼"熱情". 妓女不是因爲性慾來了才做愛, 天天吃和牛最後也是跟和牛天天吃草一樣索然無味. 該看流量就看流量, 該改風格或是加主題就照做, 因爲愉悅的是最後的結果, 不是過程, 不要搞錯重點就好.

結果好像不是只有"一個"結論, 不過這就是創作啊😜...謝謝加恩也帶我釐清了一些盲點.😉

Expand full comment
加恩's avatar

很棒的總結,自己一定要爽是真的。

Expand full comment
Andres Chang's avatar

•我將死了又死,以明白生是無窮無盡的。

I SHALL die again and again to know that life is inexhaustible.

──泰戈爾,《漂鳥集》

,282

Expand full comment
加恩's avatar

喔靠,你把這篇文章拉到超高層次欸

Expand full comment
Daniel Huang's avatar

- 生活中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 There is only one kind of heroism in life, that is to recognize the truth of life after love life.

看完之後想到這段XD,in my opinion,加恩是超級英雄!

Expand full comment
Ting's avatar

關於這個段落非常好奇:

「為了他人奮鬥,你的心智會強大到足以照顧一個家庭、一個團隊、甚至一個國家。」

想請問為什麼大部分的人為了自己而打拼、堅持去做某件事情很難,但是當有其他人一起努力時(例如: 參加讀書會),就可以做到加倍認真?

感覺比較像是為了不想讓別人失望而認真,而不完全是為了自己,

但是「我」,對於自己難道不是最重要的嗎?

謝謝~

Expand full comment
加恩's avatar

這問題蠻有趣的。我自己也在摸索這個「為他人奮鬥」是什麼意思。

我覺得是,我們的大腦裡都有一個潛能,是我們會在毫無自私地給予時會感到非常的快樂,或者當我們願意為一個他人生活的好壞負起責任時,願意真的無私地解決一群人的問題,不求任何關於自己的回報時,我們會進入另一種狀態。

這個跟為了自己、愛自己是不衝突的。人有很多種維度,有很多種角色,我們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學習為了自己保留一塊地。愛自己也不盡然是犒賞,有時候是對自己的寬容跟耐心,不給自己過多壓力。

如果只是不為了讓別人失望而努力,那其實最終還是在為了自己而努力(為了自己在他人眼中的評價)。為他人的奮鬥,過程中是無我的。也許就是因為放下了自己,才放下了過去的限制跟枷鎖,因此開無雙模式也說不定。

有一本書叫《第二座山》大概就是在探討這個議題。我沒讀過,你有興趣可以看看。

Expand full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