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日更,只是高頻率一點發文,例如一週三次,對流量會有影響嗎?」
近期收到一位寫作者來信,她這樣問。
我從去年底開始日更寫作,總共持續了半年。中間停更休息兩週,現在維持「一週六篇」的半日更狀態。
經過這半年多,寫作超過 200 篇文章,我對「日更」這件事確實有些經驗想分享。
我是這樣回信的:
1/ 日更的精華,是讓自己成為超人
其實有沒有日更,對「流量」影響不大。
因為目前演算法「抖音化」,你的「更新頻率」甚至「追蹤人數」都不太重要了。
重要的是,你的「內容品質」。內容品質越高,文章迴響越好,演算法就會推播給越多陌生受眾。
我個人是驗證過這件事的:停更兩週後再次發文,我發現,文章的表現一模一樣。
會爆的文還是會爆,普通的文還是普通。
因此,若你想追求外在流量,日更並不是關鍵,專注在如何寫出「最能勾人閱讀」的文章,才是流量關鍵。
既然日更不是流量關鍵,那就來到一個問題:
如果外在流量沒有差,那真的有必要日更嗎?
作為一個修煉中的寫作者,我非常推薦日更。
對我知道,這很硬,很辛苦,很搞剛,很沒必要...
但是這有用。
美國傳奇喜劇演員 Jerry Seinfeld 有個著名的工作方法:每天寫笑話,寫完一天,就在日曆上畫一個大大的紅叉叉。
過幾天,你會看到紅叉叉不斷延續。
他說:「身為喜劇演員你只有一個工作:別讓紅叉叉斷掉。」
這對任何形式的創作都非常有用。
因為當你的潛意識知道,不管怎樣你就是必須每天「交件」,潛意識會開啟大量的「儲備能量」。
於是在你平常休息時,潛意識也在背景運算,永遠在找下一個主題、下一個觀點、下一個方向、下一句話、下一個字。
這樣反覆運算半年,潛意識就不斷加碼能量,直到進入高原期,
你會開啟自己從來無法想像的自己。
不出半年,你的寫作速度就會顯著提升,於是可以大量產出,提高文章「爆文」的機率
可能只需要一年,你就已經成為成熟的寫作者。(我才剛寫滿半年)
你敢想像三年一小成,五年一大成的樣子嗎?
一位醫師的基本養成期是十年,
你可以想像日更十年後,你會成為怎樣的怪獸嗎?
培養出日更的習慣,是我為自己打造過最強大的護城河。
這個「護城河」大家只看到毅力,但其實真正珍貴的不是這個。
日更最精華的地方,是讓你成為超人———「潛意識高速運轉,隨時準備應戰」的自己。
於是,自己會尊敬自己,獲得自信、稀缺技能和外在影響力。
我因此不怕任何挑戰。
而這件事,竟然是任何人馬上就可以開始練習,只要一年就會有成果,
這是宇宙給予人多麼大的祝福!
基於這點,我推薦日更。
2/ 日更最難的地方,是「不要受傷」
好,我把日更捧這麼高,還是拉回現實討論一下。
不一定每個人都適合日更。
一週三次,兩天寫一篇文的頻率其實也非常好,是個相對穩健的做法,你會走得更長遠。
而就算你未來想要日更,也不需要馬上投入這件事。
我自己的經驗是,高頻率的寫作,對心智的壓力,幾乎就像是專科運動員在訓練的強度。
從我曾經因為訓練三鐵搞爆膝蓋,我可以跟你說:
日更跟運動員訓練一樣,最難的地方是「不要受傷」。
安排休息日,切換賽季和非賽季,交叉不同的訓練課表,都是很重要的。
我日更寫作半年後,摸索出的一週「訓練課表」長這樣:
週一:休息日,用來和編輯(我老婆)開會,回顧一週的文字品質。
週二:重頭戲,《書不起》電子報
週三~五:閱讀筆記(讀什麼就發什麼)/寫作心法分享
週六:錄 podcast ,切換成比較心靈層面的主題,像是最近的《內在英雄》系列。
週日: AMA 回答問題,訓練臨場寫文。
休息日,我也會盡量安排一些「主動休息」:去汗蒸幕、按摩、打坐...等,讓自己從高速運轉的狀態停機保養,週二再啟動。
盡量避免「被動休息」,像是滑手機、看影片等看似有在休息,實質是消耗注意力的活動。
這份課表的重點,也不是要「塞滿每天」。
就像重訓課表,一週練兩天、四天、六天的人都有,
寫作課表的重點也是「持續不斷」。
不斷要求自己一點點,在自己不行了的時候,再堅持更多一點點。
久而久之,一定會累積出自己的寫作肌肉。
3/ 體能訓練,會幫助你成為超人
「日更」是心智上的運動員訓練,會需要強大的身體素質支撐。
因此,做體能運動的「訓練」,也會幫助你持續高頻率寫作。
注意,我說的是「訓練」,不是跑跑步打打球的「休閒」。
是把自己逼到心跳最大區間,逼自己在那裡一陣子,然後再回來的體能訓練。
這有用。
我人生的最大轉捩點,就是去年五月,我朋友約我去打泰拳。
從一開始玩興趣,到後來真的愛上這個運動,開始以「訓練」的心態看待,
一回合 3 分鐘的對打,拳腿膝肘,你來我往,
通常在最後 1 分鐘,我會處在人生最極限的心肺區間。
這個 1 分鐘,改變了我的一生。
因為當計時器響起,全身肌肉脫力,,視線被汗水給弄模糊,酸軟躺在地上大口吸著空氣時...
你會發現:我活下來了。
竟然,在那樣的極限下,我還是活得好好的。
這代表,「在任何極限下,我都可以活得好好的」。
因此,當我一天已經寫完案主文章、查了三小時的資料、開完燒腦的策略會議、寫完重要回信...再次打開筆電,要開始寫今天的日更內容時,
我會想起那個躺在地上喘氣的自己。
然後告訴自己:「我還是活得好好的」。
於是,成為超人。
以上是我的想法,希望有幫助到你。
我最近在集中火力寫一本「如何寫作」的書籍,如果你有任何寫作上的問題,都可以隨時問我。
你的問題,會幫助我寫出更好的書,也因此幫助到更多掙扎中的寫作者。
歡迎來信: chiukaun@gmail.com
為什麼上面兩個留言都是「哇」開頭?(好,這不是重點
我自已有在跑馬拉松,也深刻體認到「持續的訓練」背後的含義
簡而言之就是「不要忘記」,不要忘記在這段持續訓練中所得到的感觸
因為你的節奏中斷後,一天沒感覺,其實兩三天後再拉回來就會很有感覺!
什麼感覺?感覺之前的訓練心得全不見了,需要再花一些時間拉回來、記憶起來
那個飛輪才轉得動
就像持續重訓出來的肌肉可以增加基礎代謝,但若沒有持續,慢慢的就會流失肌肉、代謝也隨之降低
身體的毛病也慢慢浮現
我完全同意「持續」對身心靈的各種好處
哇,你的话让我深深感受到写作也需要不断挑战自我,真的充满了毅力和坚持的味道!每天更新让潜意识高速运转,虽然辛苦但肯定很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