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2 月 5 號,我開始在臉書上日更。
這期間,我曾經中流感,拖著肌肉痠軟、頭暈目眩的身體打字。
也曾整日苦惱,無法下筆,拖到晚上歐噴麥都結束了,從場地偷溜出來,趕凌晨 12 點前發布文章。
雖然顛簸,日更的這一個月,卻是我人生成長最快速的一個月。
無論在思維、寫作與閱讀,都在人生中的巔峰狀態。
重點是,對於過去自律神經失調、焦慮、每月陷入憂鬱的我,人生中難得的一次感覺到生命有個重心,心情好極了。
這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議的事。
因此這封信,我想跟你分享「為何逼自己日更寫作」的六個理由,以及一個幫助我做到日更的心態。
(全文 1850 字,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理由一:影響力
「我們每個人在這世界上的價值體現,本質上不就在於你影響了多少人,產生了多深的影響嗎?」——《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師北辰
寫作,是建立影響力的最好投資。
每個人的時間花費可以用在擴大兩個地方:關注圈跟影響圈。
擴大關注圈是輸入,滑短影音、看書、臉書、聽演講...關於「知道得更多」。
擴大影響圈則是輸出,創作、寫作、演講...關於「讓人知道得更多」。
堅持每日寫作,這會同時要求你擴大這兩種圈子,讓你的眼界更高,思路更清晰。
你必須每日超越昨天的自己。
理由二:來真的
我想成為作家。
但是,我既沒念過文學系,也沒有任何出版社背景,我該如何說服人,我是一個「作家」呢?
試想,這兩種自我介紹,哪一個比較「服人」?
「我每個月會寫一兩篇文章,抒發我的心情。算是作家吧。」
「我是一位『藝術創作X自我成長』領域的網路寫作者,自 2024 年開始已經日更三年。這邊是我閱讀量最高的文章」
應該很明顯,是後者。
網路時代中,「頭銜」都是次要。真正的硬實力,往往是一個寫作者的「內容」與「活躍度」。
內容是寫作者的「本行」,每天練習,品質必然進步。
活躍度,則是日更這件事本身會給你帶來的徽章。
堅持日更寫作,這會讓人感受到你這個寫作者是「來真的」。
理由三:幸運輪盤
網路寫作環境,一篇文章是否會成為「爆款」,有相當大的運氣成分在。
每一篇文章,都在轉動幸運輪盤。
這是很簡單的硬道理:發布次數越多,轉動幸運輪盤的次數就越多,被看見的機會就越高。
關於這點可以參考:《運氣,還真的是一種實力?》
理由四:數據挖礦
對於想以寫作精進自我的人而言,網路寫作是一種「數據挖礦」。
你必須在寫作中不斷取得數據回饋,發現哪一種題材、寫作文體、風格等會受到網路世界歡迎,藉此改進成長。
寫作數量越多,獲得反饋的次數也越多,進步的速度也就越快。
當然,前提是有自我要求的寫作,而不是每天發布垃圾。
日更,是在保持每日產文品質下,一般人能做到的最高更新頻率。
理由五:精確思考
「讀書使人成長,討論使人成熟,寫作使人精確」——法蘭西斯.培根
為了日更,我每天閱讀三小時以上。
最專注的日子裡,一天可以讀完一本書,就為了能寫出一些比較「有料」的文字。
人生中,我從未以這樣的速度前進過。
日更寫作是一個非常有挑戰性的「大腦健身計畫」,逼你不斷輸入與輸出,把事情「想清楚」才能寫成文字。
如果你願意接受這個挑戰,回報會非常地豐碩。
理由六:恆毅力訓練
《The Art of Impossible》這本討論巔峰表現的書,給我上了一課:追求熱情的路上,遇到挫折會是家常便飯。缺少了恆毅力,仍然哪裡都去不了。
而,恆毅力(grit)是一種心智肌肉,每天鍛鍊,則日日變強。
(參考:《造就「超人」的六種恆毅力》)
日更,是完美的恆毅力訓練方法:每日可執行、難度隨你調整、具有挑戰性、公開練習、立即可取得回饋...
希臘神話中,摔角手米羅為了鍛鍊自己,每日扛起家中初誕生的小牛做重量訓練。
小牛一天一天地長大,米羅依舊每日扛起牠訓練,日子久了,米羅於是成為賽場上力大無窮的選手。
日更也是如此,是一種心智上的「漸進式負荷訓練」。
為了不讓自己一直發「廢文」,我必須每日修正一點,就像是米羅抱起小牛一樣。
要訓練強大的身體,你可以每天重訓+有氧。(或者抱一隻小牛)
要訓練強大的心智,你可以每天寫作。
日更心態:「60 分就好」
寫作過程中,我摸索出了一個心法,讓我在這一個月保持日更。
那就是:「60 分就好」。
我只要每天,能發佈一篇達到我的 60 分標準的內容,這樣就夠了。
這個心態有兩個好處。
第一個是:我的 60 分,在讀者眼裡不見得這麼糟糕。
抱持及格就好的心態,我才能不斷發布材料,這些都是未來可以重寫的題材。
第二個是:只要每天持續推出一篇文章(前提,每天至少投入兩個小時寫作),那能力必然提升。
一年後的 60 分,會是現在的 600 分。
這個心態,讓我在最困難的時候不會苛責自己,在輕鬆寫意的時刻,也不會放過自己。
如果你也正在寫作的路上,也許可以作為參考。
以上。
今天是日更第 36 篇,距離我的目標「日更三年,寫文千篇」已完成了 3.6%。
我很喜歡孫中山與張之洞,兩人曾經文筆交鋒的一段軼事:
當時海歸的孫中山,路過武昌,聽聞張之洞一方盛名,便寫了一個字條:「學者孫文求見之洞兄」,請人傳了進去。
張之洞可是朝廷大官,見來者好大口氣,便寫:
「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妄敢稱兄弟?」
孫中山見這字條擺明是出題考他,便提筆一揮:
「行千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
張之洞見了心中稱奇,忙請人迎見。
讀書與寫作,即是布衣你我,成為思想王侯的道路。
一起加油,日日變強。
写写写,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