喔嗨我又來了,偶爾一封信,跟你分享我看到或想到的酷東西。
成功學是一種玄學
規律地維持早晨規律,每天四點起床,四點半健身房報到,完成一輪大重量多肌群訓練後,喝一杯馬黛茶然後冥想45分鐘,坐下來寫感恩日誌,用子彈筆記管理人生待辦事項,進辦公室後先舉起雙手來個勝利姿勢,第一個進辦公室,對每一個人噓寒問暖,然後拿出番茄鐘設定25分鐘,順手敲一下桌上的頌缽開始一天工作的儀式感...
以上總結過去一年我看的所有成功學書籍,還只是早上的部分而已。
成功學都是狗屁。
但因為我是愛狗人士,這裡說的狗屁,是帶著欣賞態度的,類似在看一個寫的很優美但明顯來騙錢的行銷文案。
讀了一年的成功學書籍,我的結論是,成功學是一種邏輯自洽,十分完整,但實務上毫無屁用的知識系統。
也就是說,成功學是一種玄學。
因為本質上,不管玄學或成功學,都仍然不出「套套邏輯」的推論範圍。
套套邏輯(Tautology),意思是在任何情況下恆真的邏輯命題,例如A=B,B=C則A=C。但也可應用在其他「任何情況下恆真」的命題。
我最早是在大學普通心理學接觸到這個概念。課堂中提到,佛洛伊德精神分析之所以為後世心理學家所屏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它是一種套套邏輯。
佛:你會叛逆,都是因為小時候爸爸忽略了你,你肛門期不適應。
個案:才沒有!
佛:你看,肛門期。
感覺出來了嗎?反正都給你說,你說的都對,幹得好,佛洛伊德。
(喔對了,上面關於肛門期會叛逆都是亂講的,只是想講這個字而已。)
不管是成功學還是玄學,它們的推理都充滿了套套邏輯的影子。
seafood:「虔誠燒香唸經,你會有好報」
我:「師父我虔誠燒了五年香,怎麼還出車禍變殘障?」
seafood:「你前世業障重。要不是有燒香,你早就往生了!」
有沒有眼熟?
成功人士:「只要使用子彈筆記系統,你就可以完美規劃人生,大腦減壓!」
我:「我每天寫子彈筆記,為什麼我還是得憂鬱症?」
成功人士:「好險你有寫,不然你可能早就自殺了」。
根本就是平行對稱啊。
除了套套邏輯以外,成功學還有一個玄學沒有的的問題:倖存者偏差。
成功學書籍只有成功人士可以寫,所以你永遠只會聽到那一套方法的「成功者故事」。
PDCA工作法真的就是鬼畜上班術,讓你一小時完成一天工作嗎?
你看不到同樣使用PDCA,然後加班到死的故事。
因為那些人不能寫書。
遇到熊只要裝死一定有用,因為發現沒用的人都回不來了。
其實要破這個套套邏輯也蠻容易的,你只要去看看其他遇到熊的人,沒有裝死但還活下來的,你就知道裝死不一定有用,也不一定沒用。
然後當你提出這一點,對方通常會丟一句:「成功經驗無法複製啦」。
啊不是,既然無法複製,這些書是寫來炫耀的喔幹。
抱歉,我森7一下。
跟喜劇演員非常酷似的一個行業
我最近發現有一個職業跟喜劇演員非常的相似。
他們一樣上班時間不固定,有些人工作很多很忙加班到死,像是待在夜夜秀的喜劇演員;有些人去辦公室泡完咖啡就不知道要幹嘛,搞得跟在職失業一樣,像是一年辦個幾場專場就賺飽了的喜劇演員(還是很少數啊)。
這個職業的人,大多數個性也都蠻雞掰的,講話很直,思考講究邏輯,就像是喜劇演員寫笑話一樣。
工作以外的場合不擅長社交,除了少數本來就很social的例外。就跟喜劇演員一樣。
跟業主合作時,他們也很常被凹,好像他們做的東西都不用燒腦;業主也時常跟演員說「阿你就幫我多講幾分鐘搞笑一下嘛」,好像好笑這件事不用燒腦一樣。
唯一的差別是,這個職業的人數遠大於喜劇演員,而賺的錢也遠大於喜劇演員(唉)。
你猜到了嗎?
是工程師。
最近我開始學寫程式,也稍微研究了一下工程師這個行業。
對此我的心得是,有些職業能賺錢,靠的是人的惰性。
例如,十年前影片工作者收費頗高,一隻廣告幾十萬或百萬的都有。
當然有些案子客戶難搞,但也有不少案子基本上跟搶錢沒什麼差別,就是開機錄影,回家把廢話剪掉就可以收尾了。
現在手機鏡頭進化,加上剪輯軟體普及了,這類光天化日搶錢的案子才漸漸少了。
而現在的影像工作者,對自身技術要求就必須遠高於一般的「小編」,才能做出區別。
對於工程師,我的感覺是這門行業可能還停留在影片剪輯尚未普及的剪輯師年代。
(幹這樣講會不會被揍)
我總感覺,程式設計密密麻麻的畫面,也在許多業主心中留下「十分艱難」的既定印象。
可能因為這個印象,導致許多業主並不理解他們其實不需要養一個高階工程師,可能只需請家裡的「小編」去學一下,這位小編也能寫出堪用的軟體。
也因此,有不少手持著牛刀的高階工程師,待在製作涼拌雞絲的的位子上。
但當遇到一個精明的案主,工程師也就變成一個特別容易「被凹」的職位。
可能也因此,不少平常只做雞絲沙拉的工程師,被凹到了殺牛的位子上,於是每天爆肝變成了常態。
我朋友說,工程師差異之大,有些只會console.log,實質上是PM的人也自稱工程師。
我想這生態的另一句話是:業主的差異之大,有些只用過excel SUM公式的老闆,也自詡為工程師。
因為這個排列組合,才會出現爆肝與躺著升遷的詭異綜合吧。
而我更大膽一點猜想,隨著程式編寫難度漸漸下降,模組越出越多,可能真的有天小編除了要會拍片剪片修圖寫文案,也要會Python爬資料了(好像已經有了?)。
小編的老闆或成最大贏家。
(以上都是猜測啦,歡迎打臉我)
就這樣掰。
我還真猜到了是工程師....
我倒覺得台灣的工程師入門門檻在多年前已經壓得很低,到處都可見幾天上手的書籍跟課程。
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狀況也比較難出現躺賺的工程師,外包倒是真的可以想像參差不齊、牛鬼蛇神,要生存得各憑本事。
不過我同溫層太厚,或許也沒什麼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