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工作 5 小時,賺 1.6 億」自雇者光環,背後是兩次身心靈崩毀的「過勞」(burn out)。
Justin Welsh,經營網路寫作的「自雇者」(Solopreneur),不下廣告,零位員工,一天只工作 5 小時,一年賺 1.6 億台幣 。
2018 年,他在新創公司經歷一場嚴重的過勞(burn out)之後,他決心辭職,開始為自己工作。
在 LinkedIn 上日更三年半,他累積了 36 萬追蹤者,並且創造可觀的收入。
在一場訪談中,他詳細分析自己的收入來源:
線上課: 1300K(主力收入,佔超過 75%。)
寫作教練:144K
業配:120K
付費訂閱:103K
聯盟行銷:25K
驅動這大量訂單的能量,全靠他每日在社群上的寫作輸出。
什麼叫做「無情的寫作機器」
一般人日更,就是打開電腦,想題目,寫文章,發布,收工。
他的日更方法,跟一般人不一樣。他每週只會寫一篇電子報。其他發在推特跟 LinkedIn 的每日更新,都是電子報的「長內容再製」。
不斷重複利用,就是他的關鍵槓桿。他認為,當你正在日更時,
75% 追蹤者不會看見你的內容
80% 追蹤者不會記得你的內容
100% 新追蹤者沒有看過你的內容。
「沒有人會像你自己一樣,記得你自己寫過的東西」,他說,「不斷地將你的內容改寫重發,是保持動能的關鍵」。
你可能會說:「這有什麼特別?把長內容再利用成短內容,大家都知道啊?」
對,大家都知道。
但是他「再利用系統」的精密程度,完全是強迫症等級,不是一般人設計得出來。
「我不想要思考。我想把寫作的所有思考過程拿掉,直接套用模板」,他說。
這套寫作系統詳盡到,他只要寫完一篇電子報,後續無腦的滑鼠按按按,空白填填看,就可以產出另外 10 篇短內容,安排幾週後社群發布。
這個讓他「無腦寫作」的系統,他稱為「Content OS」,就是他的線上課內容。
(我有買他的課,你會想要看我做的筆記嗎?想看的留言一下讓我知道。)
Justin Welsh 不只是一部「無情的寫作機器」,
他還是一部「低能耗、高效率, 有 ESG 節能標章的寫作機器」。
他靠這套系統,解放了大量時間。
「知識變現」的真正代價:兩次嚴重過勞
要設計這麼複雜的系統,是因為他開始寫作後,曾經兩次嚴重過勞。
一般提到 Justin 的故事,大多會說「每天只工作 5 小時,爽賺上億」,看起來輕鬆寫意。但事實是, Justin 是徹底的工作狂。
「人們以為每天寫個貼文,就可以出門跟大家喝酒,那完全不是真的。」
「我平均每天,從早上六點到晚上七點都在電腦前面。這不健康,但這就是現實。」
「我喜歡工作,一直都很喜歡。我沒辦法為別人一天工作 15 個小時,但是為自己可以。我成功的方法,就是硬幹。」
他在 Jay Clouse 的訪談說。
「但這樣是有代價的,我又走上了以前在公司過勞的老路。」
「我開始變胖、開始喝酒、睡不著,做不出好決策。」
「現在我決定改變這點。我開始投資時間、投資金錢在改善我的心理健康。」
Justin 寫作的前兩年,都在和自己的工作狂傾向搏鬥,試圖找到平衡。
直到 2020 年,他才漸漸掌握到「如何平衡」的技巧,多給自己時間休息,避免過勞。
「只工作 5 小時」絕對不是輕鬆寫意,而是嚴格自律的堅持。
沒有人想跟老闆一起睡覺
「知識變現」、「自雇者」、「一人公司」這些標籤很亮眼,但背後的代價往往被隱藏了。
美國生活駭客大神 Tim Ferris 在《一週工作 4 小時》書中說,
藉由外包和自動化,他一週只要花 4 小時回 Email 就可以保持現金流,
其他時間都在海邊喝 Mojito 躺賺。
但事實是,回 Email 的時間 4 小時,其他「解決問題」、「處理突發狀況」、「研究新方法」、「debug 系統」等等時間,都被他刻意省略了。
如果全部加回來,工作時間絕對比一般上班族還長。
這就是成為「自雇者」的真正代價:從此沒有所謂「下班」。
你就是自己的老闆,自己的員工。
你走到哪,老闆就走到哪。
你洗澡,老闆也在洗澡。
你睡覺,就得跟你的老闆一起睡覺,因為你就是你的老闆。
知識自雇者的三大挑戰
總結來說,我認為自雇者有三個挑戰。
第一個挑戰:「切換」。
自雇者必須學會「切換上下班模式」。
一般人會說,可以建立「儀式感」,用衣服、帽子什麼的,切換上下班狀態。
或者換地點,一個房間專門上班用,另一個房間休息用。
但現實是:大腦才沒這麼好騙。
當你的商業模式搖搖欲墜、個人品牌被酸民出征,最好「換一套衣服」就可以輕鬆下班。
睡覺睡到一半,垂死病中驚坐起,腦袋怎樣就是停不下來。(引用自行銷鬼才 林致宇)
這才是自雇者的共同經歷。(我自己 N 次)
「切換上下班」是必須刻意練習的重要技能。
這一點也不容易,Justin 花了兩年才掌握「如何休息」。
第二個挑戰:「解決問題」。
Justin Welsh 的一篇推特文《 超過 4 年自雇者經驗,我給你的 48 條建議》,第一條就是:
「沒有人會來救你。」
所有你遇到的問題:如何架設個人網站、該外包還是自己來、如何處理金流、如何設計產品、如何找到客群、測試商業模式、建立人脈、和其他人溝通、更快產出內容....
你全部必須自己面對。
當然你可以找導師、請教前輩、加入社群討論,尋求專業協助。
但最終,你的問題必須由你自己解決。
沒有人會來救你。
自雇者必須精通「如何快速學習新技能」的後設技能。
這點幾乎沒有人能教你,只能靠自己摸索。
第三個挑戰:「心魔」。
成就越大,心魔就越大。
自從我的流量起飛之後,寫作難度以指數上升。
每日寫作,最難的不是什麼「選題、結構、金句、爆點、標題...」,而是「心魔」。
心魔是個狡猾的怪獸。
以前沒流量,牠低語:「你寫那什麼爛東西,沒人看!」
現在流量起飛,牠竟然迭代了:「你寫那什麼爛東西,給人丟臉!」
甚至,當文章表現越好,牠的戰鬥力越強:「薩泰爾老闆說你是『流量之鬼』,你這篇...沒關係,你就亂寫看看,我看你怎樣流量之鬼。」
這,什麼鬼畜壓力==
自雇者,你注定處在這個永恆矛盾:
你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要成功。
但是當你越成功,阻擋你的心魔就越強大。
這個輪迴永無止盡,你只能不斷提升自己的內功,和心魔戰鬥。
「切換」、「解決問題」、「心魔」,這三個挑戰是自雇者的重要課題,沒有任何簡單解決的方法。
不過,Justin 作為兩次嚴重 burn out 的過來人,還是有幾個心得可以和大家分享。
如何避免過勞?
1. 在每天安排多個 15-30 分鐘休息時段,不要連續坐在電腦前。
2. 運動:每天早上他會快走 90 分鐘。散步是運動,同時也是讓想法發散的時段,對思考非常有幫助。
3. 設定界線:「討好所有人」是過勞的捷徑。謹慎答應他人的要求。將時間還給自己和家人。
4. 睡飽:確保每天有 8 小時睡眠,是他預防過勞的最重要方法。
5. 尋求幫助:當一個自雇者是非常困難的事。只要有需要,就勇敢尋求幫助,不論是專業上,或者心理上。
6. 培養興趣:開始寫作前兩年,他人生只有工作。2020 後,他開始學西班牙文跟煮飯,這種可以讓他離開電腦的活動。
7. 優先順序:「決定什麼才是最重要的」,這件事不是講講而已,要對自己誠實,找出真正關鍵的 20% 事情。
8. 心理諮商:他從 24 歲開始就有在做諮商,他認為這點讓他的工作表現更好。
就這樣。
最近流量來得太突然,我內心也蠻多思緒停不下來的,才知道保持寫作初心真的是難事。
這篇分享給可能快過勞的你,也給我自己。
如果你有什麼想法和我交流,歡迎隨時寄信給我(直接回這封信),或者下面留言。
蠻好奇長篇文章怎麼再製成短內容的。他的公式是什麼、可行麼
最近因為發生了一些事情,在時間不夠的焦慮中在 Kindle 上逛到了《Buy Back Your Time》這本書
雖然我仍然是受雇者,所以書中的觀念得轉換後使用,反過來說推薦給老闆們
(絕對不是要你們實驗這本書說的有沒有用)
喔對了,這本書的前言一兩頁作者年輕時的故事根本拍電影!有夠好看!完全不是此書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