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月,我為了準備《電馭寫作》的最後單元,開始摸 n8n 這個自動化工具。
在開始之前,我的水平是:
對自動化流程的經驗是完全零。
幾乎不會讀任何程式腳本,三年前學過 Python 跟 JS 但是很快就放棄。
會用 Vibe coding 一些小程式,但如果 AI 卡關,我就卡關。
頂多,只能算是一個入門者。
摸了一陣子沒什麼搞頭,但昨天我大致上開竅了:我用了連續 8 小時的時間,從不太會用 n8n,做出了一個完整的「飲食控制機器人」,可以讓我:
使用 Telegram 拍食物照片,由 AI 分析營養成分
幫我登錄食物在 Google 表單上,紀錄我一整天的食物攝取
讀取我整天的飲食量,給我點評。
如果我吃的很不及格,AI 會嘲諷我。
我精通 n8n 了嗎?絕對沒有。
我還是一個新手。
但我在短短 8 小時的衝刺時間內,獲得了 n8n 的基本熟悉度,有信心來做更大的專案了。
做完之後,我開始回顧:為什麼我會開竅,我究竟學到了什麼?是什麼東西通了?
思考之後,我整理出了一套方法。
這篇文章不是一個「教你 n8n 」的工具教學文。
這是一篇「以 n8n 為範例,教你如何上手任何新工具」的文章。
以下,是我從零到一,快速掌握新工具的六個學習路徑:
1. 從「真正想要的小東西」開始練手
2. 不要放過細節
3. 善用 Perplexity
4. 善用 YouTube+DeepSRT
5. 在你還不會的時候,試著寫出一張正確的說明書
6. 筆記每一個「啊哈」瞬間
▋ 1. 從「真正想要的小東西」開始練手
剛遇見一個新的工具,你有兩種學習路徑可以選擇:
A. 直接開始做你最想要做的最終大型專案。
B. 從你不那麼在意,偶爾想要做的小東西開始做起。
理論上 A 是可行的,可能也是最快速的,但是這個路徑的障礙非常的多,你的學習曲線非常陡峭。
一開始,我先嘗試了 A。
我想做的,是一個可以根據我過去的文章,回答任何問題的機器人。
我的想法是:應該不會太難吧?客服機器人應該是很成熟的工具。
但真的摸了之後,我才發現 RAG 技術遠比我想像中的複雜,有 Hybrid RAG, Reranking, metadata...這些還只是最淺層,為了提升模型檢索的精準度,有很多概念要學。
一下子面臨這麼多陌生概念,我覺得太撞牆了。不行,我需要成就感。
於是這個專案先擱置,我轉去做我一直想要的小東西:紀錄熱量的 Agent。(留言註一)
聽起來很簡單?噢不。
這個 Agent 得要給我用,也給我老婆用。所以我要建立一個簡單的資料庫(用 Google Sheet),建立 Profile 功能,輸入我自己的熱量目標、飲食原則等等細節。
既然要有 Profile ,喔抱歉,你就得要做「創建 profile」、「檢視 profile」、「修改 profile」這幾種功能。
除了分兩個人使用以外,還要能夠整理我過去一週的飲食表現、一個月的飲食表現,換句話說我要能夠回去讀取我每天登錄的飲食資料,並且讓模型解讀。
然後我要串接 Telegram,讓這個機器人是真的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我也想要可以登錄「最常吃的食物數據」,讓 AI Agent 可以有這個記憶,提升我的計算精準度。
甚至登錄「我的食譜」,這樣方便我們下次備餐,不知道要煮什麼時候,可以打開來看,預先規劃下週的餐點。
光是飲控機器人這個「小東西」,絕對夠你玩的。
要讓它真的可以用,背後有一大堆細節要處理——參數設定啦,語法啦...
你會發現,這些關卡會一個一個自己出現。
這是小東西存在的意義:讓「問題」自己展現,你於是用最快速的方式學習一個新工具。
面對 n8n 一整塊晦暗的新領域,你不可能一開始就「清楚知道要學什麼」。
一般人會跟著別人的教程上課來解決問題。但這樣做,你會花很多時間在沒有必要的知識上面。
而且,所謂「教程」也不過就是引導你無痛去做出很多個「小東西」的課程。
如果你願意承受一點找資料的痛苦,直接從「我真正想要的小東西」開始起手,你會節省掉非常大量時間。
而且,你會因為做一個你真正想要的小東西,獲得大量的學習動機跟成就感。
於是你會發現:
你不需要跟著別人的教學,一個一個去學工具的功能跟設定。
直接動手,你可以讓那些問題自然出現在你面前。
從問題出發,一次一次解決問題,這是最快的學習方法。
▋ 2. 不要放過細節
面對問題,
你可以選擇:「問題有解決就好,其他的我不管」。
或者:「解決了問題很好,但我要搞清楚問題是怎樣產生的。」
兩種方法都可以,適用於不同場景。
如果今天你只是要搞定一個文件簽署,例如 Docusign 這類工具,我的最終產物很簡單,這不是我的核心工具,我就會選擇「有解決就好,其他我不管」的態度。
但 n8n 是核心工具,重要性僅次於真的學習 Coding。
我會選擇後者,解決了問題,也要搞清楚問題的所有細節,為我後續去學 Coding 打下基礎。
例如,一個簡單的 HTTP Request,什麼是 GET?什麼是 POST?還有 PUT、HEAD、PATCH...等等,那是什麼意思?
Webhook 怎樣運作的?網路到底是怎樣運作的?到底什麼是 IP?
還有最重要的 JSON 表達式、JS 語法、資料庫 SQL 語法和邏輯...。
這些都跟 Coding 代碼無關,但我認為是很重要的「觀念」,因為我在試圖寫 Code 的時候都卡在這上面。
但是,為了搞懂這些東西,找一個課程從頭開始學,一樣太慢了。
最好的做法是,不要放過你在打造小東西,「練手」過程的任何細節。
如果你的新節點是 HTTP request,那這就是大好機會,至少你要問問 AI 這些不同的方法究竟是什麼。
你要能說得出:為什麼現在這個節點我使用 GET,而不是使用 POST?
不要一次學所有概念。但要針對單點追根究底,找到原因。
尤其是「操作上實際遇到的問題」。
如果你在新手階段就遇上了,通常代表這是領域內的核心 20% 知識。
追求把這些細節搞懂,逼問 AI 到底,然後用實作驗證,問 AI 「我要怎樣才能知道你說的是對的?給我驗證的方法」
你就有了更整體的概念。
久而久之,每個單點的概念就會連結起來,成為一個網絡。
這時候你就更好的工程基礎,後續學習架設更難的程式,真的 Coding 時會更輕鬆。
我不是工程師,但我會這樣說,因為我在試圖學習 Coding 的時候,跟我在拉 n8n 的時候,遇到的這些概念都是一樣的。 (當然這是我的推測)
怎樣把細節搞懂?怎樣找到正確的做法?
怎樣「找資料」?
嘗試過各種媒介之後,以下是幾個我目前認為最有效的做法。
▋ 3. 善用 Perplexity
目前,我遇到問題,不知道下一步怎樣做的時候,第一個反射動作,就是:
「截圖、複製報錯訊息 -> 問 Perplexity」
因爲直接問 ChatGPT、Claude、Gemini,模型裡面的資料都會是幻覺。光是你要取得 Google Auth credential,進入 Google Cloud Console,那個面板裡面的按鈕名稱,就跟模型說的都不一樣。
一開始,我會把 n8n 提供的 doc 連結丟給 AI,請它讀了之後再處理。但是這樣的精準度仍然很低。
直到我使用 Perplexity 時,事情才有完整突破。因為 Perplexity 同時會檢索 doc 文件,還有 reddit、n8n community 上面的所有討論,模型可以根據這些討論回答你。
當你覺得回答得不好的時候,你還可以請 Perplexity 更深度展開「reddit 網友們的討論」,這時候回答品質又會更上一層樓。
Perplexity 也可以用你習慣的模型,直接在對話中產生程式碼,這解決了非常多問題。
我一開始是用 Cursor 做這件事,但是長時間用 Cursor 真的太貴了。Perplexity 買了 Pro 方案之後沒有(明顯的)用量上限,是比較經濟的做法。
那 Google 搜尋引擎呢?我認為 Perplexity 更好用,因為你會有對話記憶,模型會更知道你的脈絡,你可以追問,你找到更細的資料。 Google 的 AI 摘要沒有對話記憶這件事。
▋ 4. 善用 YouTube+DeepSRT
如果有一個問題卡很久,Perplexity 也無法解決,我會去 YouTube 找其他創作者的分享。
如果你卡的是大問題,YouTube 通常會有很多資源。
例如我卡在「怎樣提升 RAG 的精準度」,這就很多影片可以看了。
如果你卡的是機八細節小問題,那 Youtube 就有點難了,你可能要結合 Perplexity 讓它去找影片;或者乾脆漫無目的的找「Tips of n8n」這類的影片,等待靈感出現。
不管你是漫無目的找靈感,還是你要專注解決一個問題,你都必須善用 DeepSRT 的功能,快速幫你生成影片摘要,讓你決定要不要深入看這隻影片的操作。
如果我看摘要覺得影片內容我都已經知道了,我就會跳過;遇到我有興趣的操作段落,我才會深入去看。
這樣,節省了我無數的時間。看影片速度絕對是過去的十倍。
但是目前 DeepSRT 有個字幕問題 bug,要等開發者搞定。我目前的解法是如果要專注看影片,就去擴充功能那邊關閉 DeepSRT 然後再刷新頁面。
▋ 5. 在你還不會的時候,試著寫出一張正確的說明書
這是我學習下來最大的體悟。
表象上你在操作的是 n8n,但其實你真正需要的是「解決問題」,n8n 只是用來解決問題的工具。
而「知道怎樣使用這個工具」,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所以無師自通 n8n 的過程,你真正在做的其實是「不斷生成操作說明書」,只要手上拿著一張正確的操作說明書,你就已經學會了 n8n。
我們就可以重新解構「怎樣學會 n8n」這個問題,變成「怎樣生成正確的說明書」
這是典型的「 IKEA 說明書場景」:你拿到一個傢俱,但是看不懂組裝說明書。(如同看不懂 n8n 的 doc 一樣)
怎麼辦?
你可以徒手解,把每個零件拿出來玩玩,試著搞懂怎樣組裝。
你可以搜尋別人的組裝教學,看別人怎樣組裝。
你也可以問 AI,生成一個可能錯的說明書。
上述這些方法,沒有一個可以完美解決問題,每個大概都只能做到 50~60 分。
於是,你必須放棄「馬上找到正確說明書」的念頭,
而是把所有 AI 產出、網友的解決方案當作「提示」。
從他們的思路跟提示出發,一個一個測試可能方案,最終找到對的方案,然後寫成你自己的說明書。
甚至,有時候最好的解法是「不要解」。你可能開發方向根本是錯的,你必須把整個架構改掉,換成更好解決的問題。
例如,我要在飲控教練機器人中創建我自己的 profile ,設定熱量目標、飲食原則,我需要用 Telegram 收集這些資訊。
但是,如果單獨傳送我的熱量數字,例如「2400」,n8n 會再次觸發整個流程,把 2400 這個數字當成我的食物內容登錄。
怎麼辦?我的原始思路是:試著用 Google sheet 的節點繞開,先創建新的資料列,寫上我的 Telegram 使用者名字,然後再設定一個新的表單 trigger,讓我去填寫表單,然後更新在那個有名字的空列...
有夠複雜。
雖然可以 work,但就是很累贅,看了就很討厭。
我卡了一陣子之後才發現:
Telegram 有一個 「Send text message and wait for response」的功能
這個 Response 恰恰有個方式就是「表單」。
原來 Telegram 內建表單功能!我可以直接收集資料!
完美。
於是就獲得了新的思路——對話工具裡面可能內建有「收集資料」的功能,而且這個功能以「send message and wait for response」類似的語言存在。
這點可能對 n8n 熟習者來說很基本,但重點不是內容,是「如何獲得思路」。
你聚焦的重點要放在「思路」上。
追求答案,那你只能解決眼前這一個問題,但是大多數問題都沒有現成的答案,你能成長的幅度有限。
追求思路,你有機會解決所有同類的問題,而且更有機會解決沒有答案的問題,你可以不斷突破。
▋ 6. 紀錄每一個「啊哈」瞬間
不要試圖紀錄下來你學到的所有細節,這不可能。
不要紀錄每一種節點怎樣操作,這不需要。
不要紀錄你的每個步驟,這太累贅。
只要專注在思路。
紀錄那些重要突破,產生「啊哈!」感覺的瞬間,把那個時刻學到的東西記錄下來。
我在開始設計飲控機器人的時候,在我的卡片筆記盒裡面開了「飲控教練 Agent」這個專案頁。
這裡負責放專案相關的所有資料:Telegram bot id, access key, 使用工具的網址...等。
然後重點:所有我學到的小課題,每一個「啊哈!」的瞬間 ,也都紀錄在這裡。(以及另一個索引頁,專門給 n8n 的)
不用很難,就只是一些小觀念,例如:
「不要讓 AI Agent 串接 Code Tool 去算數學,要先把數學算好了再把結果餵進去。」
原因? Code Tool 需要你的 Input 是一致的,語言模型產生的格式每次都不一樣,出錯率很高。
或者有些很細微的點:「如果有兩個 item 同時接到下一個節點,這個新節點就會執行兩次。」
「JSON 表達式出現 [undefined] 錯誤時,常常把表達式裡面的 JS 語法從 .item 改成 .first() 就可以搞定 」
可以是很高大上的思路,也可以是很細的小訣竅。
重點是:不要紀錄所有的操作步驟,但紀錄你的每一個突破瞬間。
因為,突破瞬間,通常就代表你學到了領域內的重要知識。
回想「不要放過細節」這個概念:試著去搞懂這背後的原因,然後好好記錄下來,你會產生跟其他人完全不同的流利度。
這樣做,久而久之你會發現你根本不用去記憶參數要怎樣設定,因為你已經深入理解裡面的道理了。
▋ 重點回顧
1. 從一個你真正想要擁有的小東西開始動手,你會獲得大量的學習動機,並讓問題以最自然的方式浮現。
2. 學習新工具的目標不是找到標準答案,而是追求能解決所有同類問題的「思路」,這才能讓你不斷突破。
3. 在你還不會的時候,就試著寫一份正確的操作說明書。專注紀錄那些讓你「啊哈!」的突破瞬間,而不是操作步驟。
4. 善用 Perplexity 整合論壇與官方文件的即時資訊,並搭配 DeepSRT 快速掃描 YouTube 影片,你會用過去十倍的速度吸收知識。
5. 不要放過任何操作上遇到的問題細節,因為在新手階段遇到的問題,通常就是該領域最重要的 20% 核心知識。
我本來是沒有打算碰 n8n 的,這是我最近準備《 AI 電馭寫作 》正課最後一個單元,把寫作完全自動化的最後一哩路。
這些心法用在 n8n 有效,其實不是來自 n8n,是我過去學 vibe coding、剪輯、podcast 後製、拍片、寫作(還有最近學鋼琴)...累積出來的心法。
希望對你有幫助。
PS:如果你準備好了,
想要真正駕馭 AI 成為「電馭創作者」,而不是被 AI 的平庸輸出給綁架,
我為你準備了一份免費課程《如何用 AI 寫出自己的獨特風格》,跟你分享 AI 電馭寫作的核心技術。
放心,課程裡沒有推銷的廢話,就是好好解決你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