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猴子嗎?
《山道猴子的一生》是一個「細思極恐」的短篇故事。
《猴子》現象級傳播,且還投影出各種版本:「設計猴子的一生」、「喜劇猴子的一生」、「工程師猴子的一生」...相比之下,《奧本海默》還沒這麼有趣。
極低成本的動畫製作,毫無情感的估狗語音,《猴子》完全是一部純粹的短篇小說,以文字幻化成影音圖文,進入瘋狂的媒體世界中。
而片名《山道猴子的一生》又充滿諷刺。
說是一生,故事卻是從出社會後開始:月薪 37K、卡債與貸款,小套房獨居的生活。
他的過去既不悲慘,也不輝煌,而是直接被忽略的平庸。
第一人稱敘事手法,作者也從未交代主角的名字,我們只能從片名稱呼他「猴子」,以及從 ig 帳號名稱 “cunt.boy“ (「賤男孩」),略略領受主角對人生的無力自嘲反抗。
我用二倍速看完了猴子,剛看完時沒有太多想法,感覺就是一部描寫社會底層,沒有明天的劇情。只納悶這樣的常見劇情,為何爆紅?
放在心裡思考一陣子後,潛意識給出了一個很可怕的回應。
《猴子》這部片,許多人說身邊有這樣的朋友,這故事很貼切,很真實。
但我認為,「真實描繪」只是這個故事的手法。
讓人上鉤的,是因為《猴子》這部片用一種非常漂亮的姿態,打中了我們每個人的一種深層的恐懼:
「我,是那隻猴子嗎?」
(以下有雷,建議先看)
猴子錯了嗎?
看完這部片,我們大概心裡暗笑「這猴子真傻、真笨、真衝動」。
但是細想起來,主角其實具備相當「充分」的人格特質。
猴子不聰明嗎?開玩笑,你看看這幾句:
「妳的過去我不曾參與,妳的未來我奉陪到底!」
「沒有特別喜歡的零食,也沒有特別喜歡的歌,卻有特別喜歡的妳!」
「戀愛這種事,和妳一起做才有意思!」
「車速再快,也快不過人生的難題!」
哇靠,寫的出這種文案,怎麼可能不聰明?
那妳說,猴子沒有追求嗎?
他追求可大了。
為了車友、女友、朋友眼中一個「帥」字,忽略車店老闆話術,與知心好友翻臉,這份追求如此強烈,甚至不惜 all in 人生一切去借貸。
猴子不努力嗎?為了還債,連續值大夜班,吃(過期)微波便當,直播賣貼紙。幾句話情節的背後,該是多少疲勞。
猴子不善良嗎?看看他和第一任女友的溫情對話,一片真心卻被殘忍利用,受傷如此之重,以至於深陷在無法信任他人的陰影中。
甚至,我們把機車元素抽離故事脈絡,來描述主角是個什麼樣的人:
「擅長自媒體行銷、操作能力極強、出生平凡,兼差打大夜班還學貸,曾經不顧一切投入愛情卻被對方殘忍傷害,甚至因此背負更多債務,但仍然因此持續加班,不放棄生活,積極思考如何成功的男子」
勵志爆了。
這時,我們就得問:「一個聰明、善良、有抱負、極度努力的人,怎麼會落得一場猴戲?」
我才不會這樣呢。
我們對猴子的批評,大概不外乎:「衝動、愛面子、裝逼」。
作者用了一個清晰的象徵符號,把主角的所有缺點打包:
「猴子」。
這詞用在人身上,一般是上對下的關係,具有優越、貶義的成分。
但猴子又不總是貶義詞,有時只是代稱一些「瘋狂」的朋友。
《猴子》也呼應了這個多重性
從「高大上」的眼光看《猴子》,你看到失敗者、笑話與猴戲。
從「一般人」的眼光看《猴子》,你看到某些愚蠢衝動的國中同學身影。
不論是愚蠢的朋友、失敗者、笑話,猴子的缺點可以概括一句:「自以為」。
自以為買車不用做功課,自以為開各種槓桿借貸不是大事,自以為可以靠賣貼紙還清債務,自以為可以用情緒勒索控制女友不再被欺騙...
種種「自以為」搬演成一場猴戲,我們看了,為結局難過的同時,可能還會笑著說:
「扯爆,好 real,我才不會這樣呢。」
我才不會這樣呢。
嗯?
你,是那隻猴子嗎?
也許,更令人恐懼的問題是:
「我這麼努力、聰明、善良而有抱負,我怎知道我不是那隻猴子?」
我們可以提出幾百種理由證明,自己不是猴子。
有條有理的人生規劃、合乎社會價值的夢想、白手起家的事業、美滿家庭、第一桶金、提早退休、資產翻倍...但究竟,「成功」的光環之後,又是什麼樣的風景?
劇情中,主角也有風光的時候。
只是我們作為為局外人觀影,清楚知道他的風光勢必結束。
那麼,我在局內經歷著自己的風光,又能秋多久?
我又怎麼確信,自己不也正套入迷因 Wojak 的臉,搬演一場猴戲?
在《猴子》里,我看見人活著對生命的無力掙扎,以及對自己成為猴戲的恐懼。
主角出身於不值一提的平庸,儘管再極盡努力,甚至小有能力,卻是一步錯步步錯,走上註定的不歸路。
在貸款與大夜的生活狹縫中,愛情與虛榮是他對人生意義的回答。
我大可笑他蠢吧,但我們自己的答案,又比這好過多少?
《山道猴子的一生》我們的反應不管是嘲笑、同情還是悲憤,都仍然以「他者」的身份在觀看這個故事。我們
但是別忘了:
猴子的第一個表徵,就是否認自己是一隻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