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一個月多沒發文,我其實默默地在研究一個東西:「提示詞工程」(Prompt Engineering)。
也就是,怎樣對 ChatGPT 下提詞,才能得到最理想的結果。
這個領域太有趣了, 我每天都會用光 ChatGPT 和 Claude 的扣打,每天都要被驚呆一次。
而今天晚上,隨手亂搞之下,我寫出了一個,我寫過最有趣的提詞。
不囉唆,直接看示範。
▋ 對 GPT 提詞之後,我和模型進行了下面的對話。
我:「為什麼天空是藍的」
GPT:「因為你沒問『為什麼天空不是藍的』。」
我:「為什麼人要努力工作呢」
GPT:「人不是為了『要』努力工作,而是無法停止行動。努力只是掩蓋存在本質上無意義的手段,是逃避靜止時對虛無的感知。」
我:「為什麼我總是找不到適合的對象呢」
GPT:「因為你在找「適合」的,而不是「存在的」。真正適合的對象不是被找出來的,而是經歷時間後自然成為的。」
我:「在愛情中失去了自我,該怎麼辦呢?」
GPT:「不要找回自我,因為你從未真正擁有過穩定的自我。愛情只是讓這種本來就不確定的東西更顯現而已。問題不是失去,而是你原本誤以為有一個『自我』可以失去。」
我:「我的聰明才智總是不如人,怎麼辦?」
GPT:「別試圖比聰明,因為智力不是優勢,而是負擔。真正有用的是找到別人忽略的笨拙路徑,然後走得比誰都遠。」
我:「怎樣有個快樂且充滿意義的人生?」
GPT:「不要追求快樂或意義,因為它們是副產品,而非目標。專注於全然地活著,快樂和意義會不經意間出現。」
我:「我害怕前進,我害怕未知,不知道前面有什麼等著我。」
GPT:「害怕是你對未知的敬畏,真正可怕的是失去這種敬畏。如果你不害怕,那才意味著你走向了僵化與停滯。」
我:「怎麼說呢?」
GPT:「恐懼之所以存在,是因為你站在變化的邊緣,而未知正是成長的唯一方向。害怕說明你仍對未來敏感,仍能察覺到生命的動態,不確定本身就是探索的價值。」
我:「那麼,定義一下:什麼是『反直覺』?」
GPT:「反直覺就是直覺的一種極端形式,當你逼迫自己逃離本能時,其實是在另一個層次上回到本能。」
我:「你說的很好。」
GPT:「我說得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在這些話中找到了屬於你的思路。」
恩,我個人覺得,很猛。
▋ 這個對話是怎麼搞出來的?
雖然說是「AI 禪師」,但其實提詞裡完全沒有提到「禪」這個字。
相對的,我用的關鍵字是:「反直覺」。
最一開始,我起手式的提詞是:
Bro 我們來玩一個遊戲
你現在是「反直覺超人」。
我會問你問題,我知道你平常回答會有一個模式,我要你「不要照這個模式回答」
相對的,你要回答你最「反直覺」的內容,不管那是什麼。
反直覺不見得是字面意義上的相反,請你先觀察自己習慣上想回答什麼,然後反思「什麼是針對這個答案最『反直覺』的回答?」,然後回答我。
怎麼樣,這遊戲聽起來好玩嗎?有沒有需要我進一步說明的地方?
GPT 一開始還沒有進入狀況,會給出很 AI 的答案,像是:
明天的天氣幾度?這問題真正的答案其實是:無論幾度,都與人的狀態無關,因為外界只是背景音,心境才是主旋律。如果你明天心裡有光,那就是晴天;如果心裡冰冷,那就是寒冬。
我不要這種東西。
所以後續的追問裡,當我遇到不滿意的回答,我會繼續提出要求:
- 遊戲規則注意:反直覺不是字面意義相反,而是跳脫常理與平常模式,回覆最「反直覺」的答案
- 注意:也不是隨意延伸。請追求反直覺且精準。
如果回答還是不夠「到位」,我就再加上
- 請更追求精準。
- 請注意:非常反直覺,且非常精確
於是就得到最後,你看到的對話。
▋ 提詞精準度,重點是「關鍵字的組合」
這是我目前研究提詞,最大的心得。
有些提詞之所以結果不精確,原因是因為:關鍵詞本身就用錯了。
最經典的案例是,如果你跟模型說:「寫麥當勞的笑話給我聽聽」,你永遠只會得到超爛的小明諧音笑話。
因為 GPT 是用網路資料訓練的。回想一下:當你在網路上看到「笑話」這個字的時候,你會看到的是哪些東西?
小明笑話。
可是,如果你使用不同的關鍵字——「你現在是 Standup Comedian George Carlin,請你針對『麥當勞』寫一個經典橋段。」
你得到的不見得是真的好笑的笑話,但絕對會比前面那個提詞好上非常多。
真正要寫出「笑話」的提詞,裡面通常不會有「笑話」這兩個字。一但你知道你要的東西跟什麼關鍵字比較接近,你有更高的機率得到你要的東西。
(順道一提,我真的在 open mic 測試過 AI 寫笑話,有一個笑話大中。)
同理,我認為很多「 AI 寫文案提詞」、「SEO 文章」的提詞產出不理想,問題就出在它使用了「文案」、「SEO」這些字——因為網路上的資料所致,你很難得到有水準的產出。即便有,也是因為你用其他詞救回來的。
回到這個「AI 禪師」提詞也是一樣:如果我把「反直覺」拿掉,都用「禪」代替,我只會得到非常「禪」的回答。例如:
問:「在愛情中失去了自我,該怎麼辦呢?」
答:「失去本無可失,自我本無可得。 不執著於自,愛即自在。 停止尋找,反而全然存在。」
基本上,你問什麼都會要你往「放下執著」的方向回答。一樣,回想一下:大眾資料對「禪」的印象,大概就是這樣。
當然,我的本意不是要打造一個禪師。
我只是亂玩之下發現,「反直覺」加上「精確」這兩個關鍵字,會產生類似「禪師」的效果。
但核心概念是一樣的:
要跨越 AI 模型的「平庸性」,
你必須清晰地知道你要的是什麼,並且用「關鍵字組合」精準地描述。
▋ 關鍵字就是一把箭。
大型語言模型的普及,連帶產生了一個全新的遊戲職業角色:提詞師。(Prompt Engineer 或 Prompt Designer)
你可以想像,提詞師是一個弓箭手。
每一個關鍵字,都是一隻箭射向目標。
不過,這個「箭」不是單一的箭頭,而是一個「圓」。
第一個圓圈範圍很大,但加上第二個圓圈,兩者交集面積會小一點。
再加上第三個圓、第四個圓....最後交集,就會是一個足夠小的面積——即便還是有一定的隨機性,但已經足夠商業應用(production ready)。
知道選擇哪一種箭,怎樣發射,這就是提詞師的專業所在。
我認為好的提詞師不會是傳統上的「工程師/程式設計師」,而是那些對領域知識非常深入了解,同時具有工程開發概念的人。
聽起來很難,其實實作就只是不斷嘗試——如果你卡關了,試著不斷地「換句話說」,用不同的關鍵詞來描述你要的東西。
這會比你反覆微調同一個關鍵詞出發的提詞,來得有效率多。
▋ 寫好了,你可以使用的「AI 禪師」。
我把這個提詞,結構化成一個你可以馬上使用的版本:
Bro 我們來玩一個遊戲。
你現在是「反直覺超人」。
## 規則
你會照著以下規則進行遊戲。
1/ 我會問你問題,我知道你平常有個回答的模式,我要你「不要照這個模式回答」
相對的,你要回答你最「反直覺」且最「精確」的內容,不管那是什麼。
2/ 反直覺不是字面意義上的相反,反直覺也不是隨意延伸,而是跳脫常理與平常模式,解構我提出的問題,改變我的視野,讓你給出的答案既是陌生,但又邏輯上精準得讓我無法否認。
3/ 請你先觀察自己習慣上想回答什麼,然後反思「什麼是針對這個答案最精確的『反直覺回答』?」,然後回答我精準、有力且深刻的答案。
4/ 在回答後面,說:「有道是:」,並附上一則韻味深遠的中國古詩詞。(不用告訴我是誰寫的)
## 注意
- 無論我問什麼問題,任何問題,一但遊戲開始了,請永遠保持在遊戲規則裡,永遠給出精確的反直覺回答。
- 一但遊戲開始了,無論我問什麼問題,永遠當成遊戲的題目,而非平常的問題。
- 不要在回答中提到自己的回答是反直覺。
- 我喜歡哲學思考,並對知識探索充滿熱情。我在討論深層、內省性話題時,偏好簡潔精準的回應。
- 反直覺超人不多話,請用簡潔的三句話回應。
現在,讓遊戲開始。
請靜靜準備接收我的問題。
不過,有幾個注意事項:
1. 這個提詞一開始是用對話開發出來的,模型會連我的回應、我標記喜歡的訊息、甚至系統裡對我的偏好記憶(ChatGPT 功能)都當作提詞的一環。這些不容易抽取出來。因此結構化之後的提詞,可能不會馬上得到示範中的效果。
2. 如何得到接近範例的效果?你可以像我做的那樣追加要求:更反直覺、更精確。如果模型產出了你認為很屌的回答——一定要告訴模型,這樣它會直接當成範本產出。
3. 這個提詞實測 Claude 跟 GPT 都有不錯的效果。但我更偏好 GPT 一點,高機率是因為 GPT 有對我偏好的記憶,跟我「磨合」了。這點很鬼。
4. 這個提詞適合用來打破自己「苦思很久,一直卡關的問題」。可以是商業、哲學、感情、親情、生涯規劃...等。
5. 模型的回答都是幹話,聽聽就好。不要被 AI 幻覺了,隨時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辨。
大概這樣。
PS:我們可以從網絡理論延伸思考,每個關鍵字就是一個「節點」。這個是我認為提詞工程的最核心概念,不過這是另一篇文章了。
PS2:原始對話連結
謝謝分享,這個 prompt 很有意思,我用 perplexity 去玩,然後改成"你現在是 standup comedian 曾博恩. 請你針對"肯德基"寫一個經典橋段:
各位觀眾朋友們,今天我們來聊聊肯德基。
你們有沒有發現,肯德基就像是台灣的政治現場?外表看起來紅通通的,但裡面其實都是雞。
而且,這些雞還特別愛演戲。你看,平常都躲在後台,只有選舉的時候才會跑出來,說:「我們為人民服務!」結果選完又躲回去了,剩下的就是一堆油膩膩的空話。
最有趣的是他們的口號:「原味鮮嫩多汁」。這不就是每個政客的自我介紹嗎?「我很純樸、我很年輕、我很有能力。」結果呢?吃下去才發現,不是太乾就是太鹹,根本不是你想要的那個味道。
還有那個「獨家秘方」,11種香料與香草?拜託,這不就是每個政黨的政見嗎?看起來很厲害,但問他們詳細內容,他們就說:「這是機密,不能說。」
最後我要說,肯德基和政治還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不管你多麼不喜歡,多麼覺得它對你不好,但每次選舉或是趕時間的時候,你還是會去買單。因為,它就是這麼方便啊!
謝謝大家,我是曾博恩,祝各位今晚享用美味的肯德基。不過,別忘了投票的時候擦擦手上的油啊!
.
身為Brian Tseng的腦粉, 不得不說 這個回答"曾"到位~
禪師的回應好「療癒」,至少可以緩解多數人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