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網路寫作者/AI 愛好者,我研究如何操作 AI 工具,幫助創作者成為更強大的超級個體。
我的出身是一位喜劇演員。
2018 年,我寫下人生第一篇文章投稿到關鍵評論網:【談博恩「地獄哏」:不要把大衛像遮到剩雞雞,然後嫌米開朗基羅猥褻】
這篇文章,為我當時的 Medium 帶來大量的流量,我第一次意識到,也許我是真的可以在網路上寫作。
但在那之後,我沉寂了非常久一段時間。
所有在網路上公開寫作的牆,我全部都撞過一輪:完美主義、冒牌者症候群、害怕批評、過度準備...
我做過 Podcast、寫過電子報、拍過影片、上台講過笑話,幾乎每一個嘗試都是放棄收場。我太熟悉一個創作者怎樣失敗了,我甚至寫了一篇文章整理我的所有失敗經驗,叫做《創作者的七種死法》。
2024 年,我開始在臉書上寫作日更。
這次,我終於脫離了重力場,進入軌道循環,成為一個穩定在臉書產出的創作者。
中間,我也開始研究 AI,研究如何寫好提詞。
然後我發現:AI 是必須直視面對的浪潮。它不只會徹底顛覆一個國家如何生產、課稅,也也顛覆人類如何產出內容,消費內容的方式。
創作者身在這個環境中,是各種迷茫與焦慮的。我就是。
但我試著去理清這點。
所以在《書不起》,這裡是我個人研究「創作者如何在 AI 時代生存」的電子報。
我是一個雜學者,所以《書不起》是一個有點多東西的地方。
主要說起來,有三個東西。
第一個:《AI電馭寫作》
這個電子報,目前只有一個產品:《AI 電馭寫作》課程。
這是我目前的所有寫作方法與提詞術的結晶,我把寫作過程拆解成一套乾淨的系統,包含七大階段:選題、發想、備料、標題、前言、主體、收尾,我的目標是讓你借助 AI 之力,在最短的時間內學會寫作,開始公開發佈。
這個課程,也詳細教學了我的提詞術思考,並且提供社群,針對你與 AI 互動上的困難做解構。
詳細資訊,請看《AI 電馭寫作》:課程介紹。
第二個:書不起書摘
《書不起》本質是一個書摘的電子報,這個從來沒有改變。
我們的心中,都有一頭惡龍。
牠在深夜讓你驚醒,在日常讓你飄離,在生活喘息的空隙間,偷偷架你一個拐子。
惡龍有許多小名:工作、焦慮、課題、沉悶、荒謬、絕望、坎、無以名狀。
但牠的本名只有一個:「無知」。
我不甘心被「無知」控制。
我不甘心看不見,強者眼中的世界。
我輸不起。
幸好,一切問題,在書本裡都有答案。
《書不起》電子報,是我在人生無限賽局中,追求思維升級的知識共享。
我們都是「書不起」的勇者,以知識馴服惡龍,找回人生的主控權。
分享我的知識,和你一同成為更強大的勇者,是我的目標。
除了書摘以外,我也會分享我的「創作者心法」,
內容包含「流量科學、創作心理學、自媒體商模、如何想梗、網路寫作技巧」等。
後疫情時代,「上班」已經分成兩種。你可以選擇到公司上班,當一個海軍;
你也可以選擇創辦「一人公司」,成為自雇者(solopreneur),當一個海盜。
當一個海盜是浪漫的,也充滿挑戰。你同時是創業者,也是創作者,必須產出人們喜愛的社群內容,才能持續擁有收益。
「如何成為厲害的創作者、創造自己的事業」是我的興趣,我很常整理相關的筆記。
如果你厭倦了「朝九晚五」,想獲得更多人生自主權,那這些功課,應該會對你有些幫助。
第三個:卡片筆記術
這是我的知識系統底氣。
我的第二大腦裡,目前已經累積了超過九千張筆記,即將進入破萬的層級。
我的所有閱讀筆記會整理在這個系統中。這是讓我源源不絕產出內容的機器,也是整理我所有知識與思考的「暗盒」。
未來我會為這個知識系統開一門課,但目前因為 AI 新工具的出現,我還沒有找到一個最好的筆記盒操作法。
但請不用擔心,這門課程只會遲到,不會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