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你媽的牧羊少年
創作者的第六種死法:燒乾熱情/被熱情燒乾,已經上線。
這篇花特別多力氣寫,因為寫作同時,除了整理 “The Passion Paradox“這本書的內容,也是在反思我的創作歷程裡,如何全心全意投入了喜劇,也在一片熱情火海中把自己燒成了灰燼。
做喜劇的當下,是多麼地充滿熱情,一群人可以聚在我家裡聊喜劇聊到天亮,我醒來只想看更多新的喜劇演員,只想寫更多笑話,剪更多影片。
剪片到天亮才睡,肚子餓了往烤箱丟一盒貢丸,烤一烤就是一餐,邊吃邊研究Tig Nataro的故事,邊看Kevin Hart的新專場…
但又如何,在兩年後這一切感覺全部沒有了。
像是一場無名大火,燒得一片精光。如此乾淨,好似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2019年我停止做喜劇,後續這三年,我都在「回歸、又放棄」的無限循環裡。
我特別無奈,且對自己充滿指責,不斷問自己:
「我難道沒有感受到講笑話時的真切快樂嗎?為什麼我放棄了這麼快樂的一件事?」
這個問題始終有許多種解法,我有時怪自己就是懶,就是三分鐘熱度。
有時我怪環境,是台灣觀眾不懂我的笑點。
各種解釋,我始終無法回答「為什麼做喜劇不快樂了?」這個問題。
因為,那本該死的牧羊少年小書,那該死的牧羊人不是跟我說了嗎?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去你媽的牧羊少年。
寫作《創作者的七種死法》系列,是我整理了這三年斷斷續續地研究創作心法、成長書籍的一個小總結,也是對我如何在這個路上死了又死的回顧與反思。
這七種死法裡,最讓人難以理解的,還是熱情被燒完了這件事。
我的高中數學老師常說,「你各位不要燃燒自己,還燙傷別人。」
到底熱情為何可以被燒完?又,完全投入熱情的人,怎樣被熱情燃燒殆盡?
但創作之路美麗的地方是,你永遠可以 “restart”。
因為每一次死亡,都是更深入認識自己的牛脾氣、爛個性,認識自己原來可以這麼賤。
每一次死亡後的重來,你都具備了更深入的知識,走向至少比上一次,更正確的方向。
在這一次又一次的重生中,我們成長。
對了,第六種死法真的寫蠻長的,主要是因為The Passion Project沒有中譯本,我想多寫點內容幫助讀者理解這本書的意思。
而接下來我的力氣也會放在重新寫一次創作者的其他死法,之前完稿的方式總有些倉促。
希望這個系列與我的故事,對你有些幫助。